北京时间2025年9月11日,在智利特木科市举办的第1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,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斩获“世界地质公园最佳实践奖”,这是浙江省世界地质公园首次获此殊荣,且在全球60余家参评公园中脱颖而出,位居5家获奖公园之首。 获奖核心优势:“地质公园+”融合发展模式雁荡山此次获奖的关键在于创新实践“地质公园+”融合发展模式,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深度协同,形成具有国际示范意义的“雁荡山经验”。其具体实践包括三大维度:保护与社区发展协同:通过科学规划,将地质遗迹保护与周边村落发展绑定。例如扩园后覆盖的159个村庄中,上保村依托“世界地质公园”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,当地桃农计划为桃子打上专属标签,拓宽销路并提高溢价空间。文化与地质资源共生:整合10处新增人文景观与地质遗迹,打造特色文旅业态。如方洞景区拆除原有水泥商铺,改造为悬崖咖啡座、玻璃观景台,既还原地质景观原貌,又吸引年轻游客,日常客流量从改造前的黄金周高峰6000人次提升至如今日常破万、峰值1.6万人次。科普与旅游体验结合:构建系统化地质教育体系,通过实景标识、研学路线等让游客直观了解地质演化。比如新发现的早期红层砂岩丹霞地貌,完整展示了雁荡山从湖盆沉积到火山喷发的全过程,成为科普教育的活教材。 同步突破:扩园计划提升综合价值此次大会上,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扩园计划同步获批,面积从298.8平方千米增至462.8平方千米,覆盖乐清、永嘉、温岭3个县市。扩园带来三重提升:科学价值升级:新增6处地质遗迹,包括填补演化史空白的红层砂岩地貌,将雁荡山的地质记录时间向前延伸至1.1亿年前,形成更完整的地层演化序列。管理效能优化:以行政村为界划定新边界,实现权属清晰、管理高效,同时借助现代测量技术提升保护工作的科学性。民生福祉扩展:园区惠及约12.5万人口,通过业态创新带动就业,吸引本地青年回归创业,如方洞景区的改造直接创造了新型文旅岗位。 国际认可与全球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专家指出,雁荡山的实践证明地质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可并行不悖,其模式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。作为全球首个以中生代火山地质地貌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,雁荡山此次获奖不仅是对浙江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工作的肯定,更标志着中国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进入国际第一梯队,为全球229家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“保护-发展-惠民”三位一体的创新路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