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3日至29日,我国华北地区出现连续多日强降雨天气,具有持续时间长、影响范围广、单点雨量强等特点。目前,此轮大范围降雨过程已逐渐进入尾声,但8月2日至6日,北方地区又将迎来新一轮较强降雨天气。具体情况如下: 前期强降雨情况降雨特征:强降雨中心位于北京和河北山区,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强降雨覆盖面积达30.48万平方公里。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、河北北部山区累计降雨量超过250毫米。截至7月29日8时,此次强降雨过程已致华北地区1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,其中内蒙古占8个,河北3个,山西1个。最大累计降雨量出现在河北易县,为605.8毫米。成因分析:主要是“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+台风助力+地形作用”所致。副热带高压稳定盘踞在异常偏北的区域,华北正处在副热带高压的边缘,强盛的暖湿气流持续传输水汽,再加上台风活动加强了水汽输送,水汽受太行山和燕山的地形抬升作用,山前不断有强降雨云团生成,形成列车效应,从而造成了长时间强降雨。产生影响:受此次暴雨过程影响,河北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,北京市密云水库出现1959年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。 后续降雨预测- 8月2日至6日,北方地区多降雨天气,西北地区、华北、东北及内蒙古中东部有较强降雨过程,青海东北部、甘肃中部、宁夏中北部、内蒙古中东部、陕西北部、山西及京津冀和东北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30至80毫米,局地100至150毫米。- 华北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需警惕与前期降雨叠加的致灾风险,青海、甘肃等地需防范局地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、地质灾害等。 防范建议- 平房、危旧房屋、低洼院落等居住人员应密切关注降雨内涝风险,及时避险。同时避开所有地下设施和经营场所,如地铁、地下商街等。- 避免靠近老旧建筑、大型广告牌等,它们在雨水的长时间侵蚀下,可能随时坍塌。连续暴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,应及时撤离山坡、河道等地质灾害易发区。- 洪水期间,注意水坑和井盖,避免涉水通过不明深度的积水路段。如果车辆在积水中熄火,应立即弃车逃生。- 洪水退去后,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再安全,可能会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风险,不可食用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