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以下是关于“当AI遇见戏剧,走进中戏智能艺术教育空间”的详细介绍: 中戏智能艺术教育空间的诞生背景- 2023年3月,中央戏剧学院“智能戏剧艺术空间”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,中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建设。- 2025年6月30日,在北京举行的华为商业市场极简全闪数据中心Pro+暨明星产品发布会上,中央戏剧学院极简全闪数据中心“智能艺术教育空间”样板点正式揭幕。 华为为中戏智能艺术教育空间提供的技术支持高效数据互通:华为通过跨校区数据互通平台,实现教学资源、创作素材的实时流通与智能管理,支持多模态数据清洗与结构化处理,可将剧本、舞台设计、表演视频等资源整合为标准化数据库,师生可通过高性能网盘随时随地分享作品,完成跨校区协同创作。高清实时采集渲染:依托华为数据存储OceanStor Dorado 2100与边端协同,实现超高清表演数据的实时捕捉与存储,全闪NAS架构使存储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近100%,可满足“唱念做打”等复杂肢体动作的5K高清数据实时采集需求。通过GPU集群优化与智能算法调度,实现高清渲染性能翻倍,支持虚拟场景随演员动作实时变换。一体极简运维:依托DME一体化运维系统,实现跨DC资源的统一调度与故障分钟级定位,使数据中心运营效率提升30%,大幅降低运维复杂度。 中戏智能艺术教育空间的应用场景与优势教学方面 丰富教学资源与手段:通过数据互通平台,师生可获取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,如经典剧本、表演视频等。同时,借助AI虚拟教室互动、1:1实时渲染技术等,打破了空间限制,实现远程教学,让教师可实时标注指导学生表演,如同面对面教学。 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:中央戏剧学院数字戏剧系已将“数字人生成”“动作捕捉数据分析”等前沿课程纳入教学体系,学生可同步掌握传统戏剧表演规律与数字技术工具,成为具备艺术与科技交叉融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创作方面 推动戏剧创作创新:演员的表演数据被实时采集和分析,可为创作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。例如,通过分析演员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数据,了解观众对不同表演方式的反应,从而优化剧本和表演方式。 提升创作效率:全闪架构支撑的跨校区数据互通平台,让GB级的舞台模型文件在秒级内完成传输,使得跨校区协同创作更加便捷高效。同时,实时渲染技术可快速呈现虚拟场景,减少了传统创作中搭建实物场景的时间和成本。表演方面 增强舞台效果:在表演过程中,通过实时渲染技术,虚拟场景可随演员动作实时变换,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震撼的视觉体验。 实现双向交互:未来,“智能戏剧艺术空间”还将通过观众表情采集等技术,实现演出场景的实时互动调整,推动戏剧从“单向表演”向“双向交互”模式进化。 |
|